RISC-V生态加速崛起,长城紫荆半导体领跑车规级RISC-V芯片创新

政策东风助力技术突围

近日,国内多家公众号披露,国家网信办、工信部等部委拟联合发布首份RISC-V全国性指导意见,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加速突破芯片领域“卡脖子”困境。这标志着继x86、ARM架构后,开源的RISC-V指令集正成为我国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的关键突破口。

汽车电子生态建设新高地,长城汽车率先布局车规级RISC-V芯片

在政策扶持与产业需求双重驱动下,中国RISC-V生态呈现爆发式增长。据统计,目前国内已形成覆盖AIoT、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,超过60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,年培养专业人才超万人。然而在汽车电子领域,长期被ARM架构垄断的MCU市场仍鲜见RISC-V身影。在此背景下,长城汽车联合合作伙伴于2023年开发国内首款基于开源RISC-V架构的车规级MCU芯片紫荆M100,该芯片已于2024年9月20日在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成功点亮。产品特点显著,高算力,模块化设计、内核可重构、4级流水线设计,在处理速度、耗时优化以及未来升级扩展方面表现出色。增强ESD,满足冬日、越野场景下对于静电的增强要求,性能提升38%。

长城汽车培育,紫荆半导体横空出世

2024年12月26日,长城汽车培育的紫荆半导体宣告成立,同日举行了《RISC-V车规芯片闭门研讨会暨南京紫荆半导体签约活动》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、中国开放指令生态(RISC-V)联盟、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RISC-V工作委员会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、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等机构专家、学者参会。长城、一汽、东风、长安等十余家主机厂代表,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、捷飞科半导体(上海)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汽车芯片生态合作伙伴及相关金融机构领导,共同研讨了车规芯片新技术新格局下的机遇与挑战。

紫荆半导体技术总监指出:“ RISC-V的开源特性有效缩短20%以上的开发周期”。这一判断在长城汽车的实践中得到印证:2023年8月在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启动“研发创新社区”技术专栏,通过12期专题推送在工程师群体中成功播下RISC-V技术火种;同年10月,与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合作的“一生一芯”培训项目,更推动近200名汽车工程师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。

紫荆半导体副总经理张同辉在2025年生态大会上透露,搭载M100芯片的首批车辆将于三季度量产,预计5年内装车250万辆,同时紫荆半导体正在启动ASIL-D安全等级的域控制器芯片的自研工作。

构建开放生态引领技术革命

随着工信部电子五所、中汽中心等机构联合编制的《车规芯片可靠性白皮书》即将发布,我国已建立从IP核认证到整车验证的完整标准体系。行业分析师认为,RISC-V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渗透率有望从2024年的3%提升至2030年的35%,催生千亿级市场空间。

在这场芯片架构变革中,紫荆半导体通过“技术科普-人才培育-标准制定-产品落地”的四步战略,不仅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,更为全球汽车电子产业提供了开放创新的中国方案。正如中国RISC-V联盟理事长所言:“当开源精神遇见汽车革命,我们正在书写新的产业规则